抓住新机遇,拓宽中日合作新领域——专访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吕克俭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日本也在为提振经济做着不懈努力,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旅游和“奥运经济”等经济成长战略。在这一新形势下,中日两国经济应该如何相互补强?对此,我们采访了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吕克俭,请他从当前中日经济合作的新领域、新模式角度分析李克强总理访日给两国经贸合作带来的新契机。
——李克强总理的访日为中日经贸合作注入了哪些新动能,带来了哪些新机遇?
吕克俭:去年以来,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出现了改善向好的势头。今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因此,李克强总理的访日对进一步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发展、深化中日韩合作、促进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李总理访日期间,双方共签署了《关于加强服务贸易合作的备忘录》《关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备忘录》等10个重要文件,这些文件可以说为未来的中日经济合作指明了方向。
日本瑞穗银行自1979年开始连续37年举办面向中国学员的金融研修班,人数已超过1200人
中日两国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国际经验、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各具优势、互有需求。共同开发第三国市场不仅能为两国企业创造更多机会,还能为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做出积极贡献。双方应以此次达成的合作共识为契机,共同探讨直接和间接的合作方式,通过将日本企业的技术和中国企业的运营经验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日金融领域合作也是此次访问的一个亮点。双方就本币互换协议达成了原则共识,这不仅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对于维护亚洲金融稳定,促进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访日期间,李克强总理还专程访问了北海道,考察了丰田汽车厂区并出席了中日省长知事论坛等活动。李总理的北海道之行,为两国高端制造业合作和地方交流开辟了新的合作空间。
5月1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陪同下,来到位于苫小牧市的丰田汽车北海道厂区参观考察
中日两国的经贸合作早已由单纯的货物贸易发展为全方位、深层次合作。日本是创新大国,也是制造业强国,中日两国可以在技术研发、高端制造等领域打造新的合作契机与亮点,实现更高层次的互利共赢。
中日两国地方间的交流与合作一直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良好的传统和基础。两国友好省县和城市多达250余对,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屈指可数的。以此次李总理访问北海道为契机,双方应继续挖掘地方间的合作潜力,开发新的合作领域,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今后也应继续鼓励和支持中日地方间发挥各自优势,大力开展友好交流与互惠合作,为中日关系不断改善和双边经贸合作稳步发展做出贡献。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中日两国的合作也出现了新的气象。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当前中日经济合作的新领域、新模式、新亮点。
吕克俭:除刚刚提到的金融领域合作、高端制造业合作、地方间交流与合作外,我认为中日两国在节能环保、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智慧城市、智慧农业与物流方面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推进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务实合作不仅契合中日两国各自发展的需要,也应当成为今后双方谋求利益双赢的一个重要领域。日本在节能环保、绿色循环经济等领域有着世界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中日两国企业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绿色技术与市场资源的有机结合,不断把“现实需求”转化为“实际成果”,造福两国人民。
2017年12月24日,第十一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在东京举行。中日双方共签署了23项合作项目,涉及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垃圾处理、发电等多个领域
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迈上80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台阶,各项民生事业快速发展,医疗、养老、旅游等服务消费不仅是中国新的需求热点,也成为了中日合作的新领域。以养老产业合作为例,中日两国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目前,中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1.3亿人,是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
到2020年,失能老人预计将达到4000万人,仅护理人员就需要2000万人。但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将会促进服务业增长,形成几百亿元的市场,是潜在的增长力。而日本在老年护理服务和医疗保健技术与设备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两国在养老产业的合作方兴未艾。
未来1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0%,每年将有超过1000万人进入城市。日本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拥有卓越的经验,优势明显。中国市场巨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在有效实施。双方应抓住机遇,加强这些领域的合作,加大对技术研发与创新的投入,切实推进具体合作项目,谋求实质进展。
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在大连金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立了生态农业合作项目
中国在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中日两国在农业投资、贸易、动植物检疫等领域的合作有广阔的空间。目前,三菱、三井、住友、丸红和伊藤忠商事等日本企业已经积极参与到在华农业和物流合作。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的加快也将为双方增强农业发展竞争力带来契机,同时有望促进中日粮食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中日双方可探讨在智慧农业方面开展标准化、品牌化、全产业链化的项目合作,拓展互联网+农业等合作,进一步推进两国农业和物流合作。
——中日两国在新领域开展的合作可能会遇到怎样的新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展开合作,您认为中日双方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吕克俭:新形势下,中日两国在很多新领域都迎来了新机遇。能否顺利开展合作、造福两国人民,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双方的心态,即是将对方视为“伙伴”还是“对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虽然起起伏伏、经贸交流也常遇挫折,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经贸合作已经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成为中日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本通过对华贸易、直接投资、开发援助、科技合作等方式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给予了宝贵支持,同时,日本也获得了巨大市场和丰厚利益。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中日互利双赢合作正在面临提质升级的新机遇。中日两国应从大局出发,转竞争为合作,为中日关系的长远发展和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吕克俭简历:
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曾任中国商务部亚洲司司长、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经济商务公使,现任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