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发布(中文版全文)
先进制造业AMdaily
“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会展 | 网站 | 微信 | 杂志 | 沙龙 | 咨询
先进制造业·导读
2018年6月14日,日本经济产业省(简称经产省)如约发布了2018年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白皮书内容非常丰富,是了解日本制造业的最佳参考资料。后来工业4.0研究院翻译为中文后,报告包括详实的目录,一共有459页之多。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完整报告。
来源:工业4.0创新平台
作者:胡权
先进制造业公众号略经编辑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自2002年开始,通常每年5、6月份发布,已经进行了17年。每年一次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时效性也非常好,据日本的朋友讲,日本制造业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人员,都会阅读白皮书,甚至于一些企业战略的部门,还会依据白皮书,撰写企业的战略报告。
日本的精益管理思想在中国制造业有较大的市场,了解日本制造业在做什么,成为中国制造企业相关人士的必做功课,现在有这么全面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他们自然不想放过。
日本经济产业省官方网站
对于真正有意从《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获益的中国企业家和管理者来讲,应该注意两点:
第一,在2018年的白皮书中,跟前几年的有重大的不同,那就是日本经产省的官员已经意识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非连续创新”的阶段,这不是日本的改进思路可以应对的,事实上,经产省的官员在报告中引用了大量的数据,证明其生产力困境(Productivity Slump)的严重性。
据工业4.0研究院观察,日本经产省这样的结论,实际上是否定了日本机械学会在2015年大力推进的智能制造思路,想必日本经产省的官员是清楚的,上个世纪(1989年)日本提出了智能制造系统(IM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计划,害了日本近30年不得翻身,这些官僚是心有余悸的。
第二,在否定日本机械学会早期提出的产业结构优化思路(IVI,Industrial Value Chain Initiative,工业价值链计划)同时,经产省强调了“互联工业”(Connected Industries)的重要性。换句话来讲,日本官僚们认为,如果日本要避免类似互联网时代的落后,还是应该学习美国,不应该以德国的高度集成为标杆,否则第四次工业革命又没有日本什么事情了。
非连续创新
在2018年版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我们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其中,日本官僚对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是一次“非连续创新”的判定,非常引人注目。
日本的优势和劣势分析结果
按照日本专家的理解,目前日本纯粹的自动化产品竞争非常激烈,难以形成高的附加值,因此,日本制造业希望自动化与数字化融合的解决方案,获得更高的附加值。相比较而言,美国制造业更容易获得高附加值的市场机会。
如果以净资产收益率视为附加价值的指标,统计数据显示,在同一时期,日本制造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总是低于欧美企业。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净资产收益率有18.1%,欧洲也有13.4%,而日本只有可怜的8.5%。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认为,持续的低收益率成为了日本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虽然我们没有获得中国净资产收益率的数据,但中国的数据显然没有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好,甚至于更让我们警惕的是,中国制造业似乎还没有什么专家关注这种现象。
显然日本不满足于一直低于美国和欧洲的生产率水平,在《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日本官僚提出,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日本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不应该仅仅追求通过机器人、信息技术、物联网等技术的灵活应用和工作方式变革达到业务的效率提升和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灵活运用数字技术从而获得新的附加价值。”
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净资产收益率
在《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报告的总论中,翻来覆去阐释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日本制造业已经处于一个“非连续创新”的时期,它把这个时期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日本以全面质量管理(TQC,Total Quality Control)为代表的“持续改进”(Kaizen)闻名于世,但这种优势已经被“非连续创新”所削弱,而且有可能给日本制造带来万劫不复的后果。
实话讲,2015、2016和2017年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规中矩,似乎感受不到日本制造业有什么真正的创新,让人有日本制造也不过如此的感觉,完全有理由相信日本制造跟互联网时代的日本选择一样,显然会落后了。但2018年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给读者以警醒之势,明显感觉日本制造业开始觉醒。
现场力
“与《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7)》中所提及和分析的内容相比,如今日本制造业所面临的挑战有较大区别,如何在劳动力短缺进一步加重的情况下维持和提升现场力……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之一。”
日本经产省强化现场力的措施和方法
众所周知,对于要以性价比为竞争优势的企业来讲,落地和现场管理至关重要。中国大部分制造企业缺乏自主品牌,大量的企业是OEM/ODM,这要求以质量取胜,当然保持足够的价格吸引力非常重要。日本作为外向型经济,为客户提供高质价优的产品,成为重要的竞争优势。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日两国的制造业有同样的状况。据工业4.0研究院调研,国内制造企业经营情况比较好的,大都受益于精益管理,毕竟要在生产现场有竞争力,才可以在同质化产品的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日本经产省提出了“强化现场力”的措施和方法,利用数字化工具、人才培养和工作方式变革等手段成为了日本制造现场力复兴的秘诀。
不过,这不只是日本制造在做的事情。德国工业4.0也强调人机协作,其中比较强调数字化(例如虚拟现实等)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中国国内有不少企业在做这个事情,例如,在长三角有不少企业就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只是这种方法见效是长期的,不太受到政府重视。
这对日本制造业不是问题。制造现场的效率一直被认为日本制造(Made in Japan)的特点,日本制造企业笃定的坚持现场管理,可谓日本在失去的三十年中仍然稳中有涨的秘诀。
日本在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提交的测试床
与德国工业4.0对比,日本一直没有提出类似的双领先策略(德国提出了装备制造和市场生态领先的策略),但日本一直坚持装备立国,毕竟日本国内市场并不大,而且还有贸易壁垒等不稳定因素,对外输出装备设备是一个好生意。日本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日本对中国的装备设备出口,延续2017年的增长态势,特别是机器人和自动化装备,一直被中国制造企业大量采购。当然,日本中小企业众多,它们围绕大型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对外进行贸易,这是它独特的竞争优势。
因此,日本制造也在实行双领先策略,加强在装备设备提供的优势,以及帮助中小企业发展。
对比中国国务院最近发布的针对中小企业的各种支持政策,深感日本和德国两个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常态支持,这也是它们两个国家制造业的优势所在。
笔者一直很关注中国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客观的评价,中小企业不仅仅在税收上处于不利的地位,同时,国家相关智库和研究机构,对于中小企业迫切需要的公共研究成果(Public Goods),也做得很不够。从各个技术和行业联盟的工作重点来看,大部分被一些大型企业所控制,工作重点也大都放到大型企业所需要的一些工作中,并没有给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内容足够的重视。
据工业4.0研究院观察,日本大型企业在参与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测试床的工作,推出的项目,都比较重视现场力的提升,同时,这些大型企业,还在日本经产省的协调下,把参与国际研发项目获得的经验,形成诸如《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或其他形式的知识产品,提供给所有日本制造企业,包括中小企业。
借此建议中国制造在重视现场力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加强相关知识的更新,重点可以放到数字化对现场力的影响方面,这可能是中国制造企业所喜闻乐见的公共知识吧。
互联工业
日本已经意识到目前全球制造业处于一个非连续创新的阶段,这促使日本经产省思考一个真正可以代表日本制造未来的概念。
早期日本机械学会提出了工业价值链计划(IVI,Industrial Value Chain Initiative),被默认为日本制造的战略,但在今年的白皮书中,日本经产省否定工业价值链计划是日本战略的提法,而明确“互联工业”(Connected Industries)才是日本制造的未来。
日本内阁总理安倍晋三在CeBIT发言
在《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的p179,日本经产省的专家解释了为什么要把“互联工业”作为日本制造的追求目标,
“……日本提出其作为目标的一种社会形态‘社会5.0’,但是另外一方面,关于目标产业趋势却一直没有竖起鲜明的旗帜……借参加2017年3月在德国召开的CeBIT机会,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同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对德国进行了访问。作为日本目标产业趋势,日本向世界喊出了自己的口号:‘互联工业’。”
早在2016年,日本就提出了“互联工业”,但当时并未得到日本经产省重视。即便如此,日本经产省发布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把“互联工业”作为未来产业概念的结论也让工业4.0研究院的专家感到惊讶。毫无疑问,2018年日本开始追随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概念了。
日本经产省描述的“互联工业”理念
日本经产省对“互联工业”的经济分析
虽然日本经产省对于原有提出的概念(例如机器人革命、工业价值链计划、社会5.0等)进行了调整,开始专注到“互联工业”来,但是,日本仍然希望在概念上与美国工业互联网建立不同的定位,例如,日本制造希望突出“工业”的核心地位。
历史已经证明,日本并不擅长提出概念。早在2016年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日本经产省就自省不擅长提出概念,当时的场景是评价德国工业4.0概念提得好,可惜不是日本提出之类的。
正如美国工程院上个世纪80年代发布的一份报道中提到,当专家确定有新的思想产生,不足以用传统的概念(例如机械电子)来描述,就应该发明新概念(invent new concept),这样才便于深化思想,推动概念向应用转化。
日本虽然开始聚焦“互联工业”,在笔者看来,它丧失了一个很重要的机会——就是搭美国专家的便车。平心而论,目前日本制造业领域的专家,大都处在上个世纪90年代智能制造系统(IM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的阴影下,难以实现颠覆性创新。
据日本制造科学研究中心和日本IMS中心撰写的《日本IMS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总结报告显示,日本当时认为通过IMS计划,日本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专家,而且还擅长做国际交流……可惜,这些专家现在已经上了年纪,而且大部分不甘心智能制造的失败,在2017年还尝试提了一个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s)的智能制造系统(SMS,Smart Manufacturing Systems,不是IMS)。
中国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日本制造显然没有以史为鉴,也没有以人为鉴,对于中国制造,是否应该借鉴日本制造在IMS上的失败,同时也应该对“互联工业”提法进行辨析。
以上内容为工业4.0研究院对《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的部分解读。《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一经发布,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等争相阅读,甚至成为中国制造企业相关人士的必做功课。在此,非常感谢工业4.0研究院对该报告的翻译及解读,让更多人得以阅读该报告。点击文末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阅读报告全文。
更多精彩
智能制造专题
产业链 智能生产 智能装备 智能产品 智能服务 产业模式 产业集群
智能制造典型案例
上汽通用 智能云科 上海发电机厂 正泰电气 三菱电梯 沪东重机 上飞 宝钢 光明乳业 晨讯 商发制造 上微 柯马 电机中心 新时达 慧程
AM访谈
云统科技 德梅科 亮风台 逸迅科技 美林数据 中天科技 君屹 明材教育 鼎捷
先进制造业百人谈
产业链剖析
主机厂 新能源汽车 汽车注塑零部件 区块链 石墨烯 新材料上市企业名录 特斯拉供应商 独角兽 半导体
干货&PPT
商业巨头产业布局 工业互联网平台 人工智能 MES 物联网PaaS平台
先进制造业大会
大会开幕 签约仪式 圆桌对话 服务型制造论坛 仪器仪表论坛 金融服务论坛 智能制造论坛 汽车与航空论坛
声明
来源:工业4.0创新平台,先进制造业公众号(ID:amdaily)推荐阅读,转载请注明,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或做相关处理!本文编辑:微明
温馨提示:
《先进制造业》全媒体读者及广告合作推广联络邮箱:amdaily@wintimechina.com,电话: 021-51757717;欢迎各界人士投稿,与行业专家朋友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