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坚持,心态也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匠人”的根本要素之一。不怕失败,也不怕成功,悲喜荣辱溶于平静之中,只有拥有了没有浮躁、没有暴富的心态,才会成就一生的事业。
日本是全世界长寿企业最多的国家。日本百年以上的企业到底有多少家?网上有各种各样的数字,有人说2万多家,有人说3万多家。日本有一家最大的商业调查公司,叫“帝国数据库”,他们调查的数据,到今年8月为止,日本百年以上企业是3万4944家,其中千年以上的企业有7家。这是一个十分准确的数据。
为什么日本会有这么多的百年以上历史的企业?归纳起来,根本的因素,也就是“百年企业共同基因”有三个:
第一,只做本业以及与本业相关的事业,不搞盲目扩张,不跟风,不瞧别人的锅;
第二,备战备荒,存足钱粮,不轻易借钱,不随便融资。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以自有资金为主,滚动发展;
第三,不以上市为追求,以传承发展为第一要务,牢牢把控企业的经营权。这三个基因,源自匠人精神,也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伟大的匠人。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日本历史最悠久的两家企业。一家是“金刚组”,另一家是“庆云馆”。
金刚组不仅是日本,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企业,它创建于公元578年,那一年,中国还是南北朝时期,我查了历史资料,这一年的5月,年仅35岁的周武帝在云阳去世,北周改年号为宣政。公元578年,日本是敏达天皇六年。当时的日本最高统治者是圣德太子,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与思想家,他后来派遣遣隋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制定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叫《十七条宪法》。圣德太子从朝鲜百济招请匠人柳重光,兴建四天王寺,这是金刚家族开始佛教寺院营造与维修的开始,自此,金刚家族的发展与日本的经济兴衰、政治更替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圣德太子的支持下,公元607年,金刚家族又开始营造法隆寺,这座寺庙被认为是日本古代木造建筑的最高峰。法隆寺与四天王寺是代表日本建筑的两大历史遗产,它们的构筑施工方法至今还脉脉相传地存活于金刚组的《施工方法汇编》里。从创立到今天,金刚组已经有1441年的历史,金刚组的“堂主”也已经传承了40代,还在继续传承中。紧跟金刚组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二悠久的千年企业,是一家温泉旅馆,叫“庆云馆”,位于富士山脚下的山梨县。这家温泉旅馆创立于公元705年,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武则天去世,她的儿子李显执政,即唐中宗。而日本则属于飞鸟时代。这家温泉旅馆的创始人叫“藤原真人”, 开馆至今1300多年,接待过日本历史上不少名人,其中江户时代的大将军德川家康就是常客。目前,旅馆里还珍藏着16世纪中叶,武田家重臣穴山梅雪赠送的“铜罗”。传承到现在,庆云馆的主人已经是第52代传人。历经战乱、地震、世界经济危机、泡沫经济崩溃冲击,这一家旅馆依然千年不倒。2011年,荣获杰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获得“全球最古老温泉住宿”的荣誉。
为什么这些企业能够传承这么多年?除了我上面提到的三点之外,还有两个特别的传承要素。
第一,它是家族经营,而且经营者没有断代,这是根本。爷爷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孙子传给曾孙子,即使家族里生不出男丁,那么就招上门女婿。日本的上门女婿跟我们中国不一样,中国的上门只是“挪位”,住到女方家里去而已。而日本的“上门”,是要改姓。譬如说,原来叫“木村太郎”,成为上门女婿后,夫人家姓田中,你就得改称“田中太郎”,成为“田中家”的一员,与原来的“木村家”就没有了继承关系,变成了一位“嫁出去的男人”。正因为有这么一个传统,所以日本3万多家企业,千百年来,历经沧海桑田,基本上没有中断过经营,并延续至今。
第二,整个日本社会没有浓郁的“革命思想”。用我们中国人的眼睛来看日本历史,最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是日本人从来没有想过:“我把天皇干了,我来当天皇”。即使有那么几位将军掌控全国军政大权近千年,也没有人想过要篡夺皇位,自己当皇帝。那怕是发生军阀混战,各路将军们还是把天皇高高地供奉在那里,不动其一根毫毛,即使作为傀儡,也不赶尽杀绝。所以,日本创造了世界上仅有的一个历史,那就是:自从公元前660年,第一代神武天皇即位创立大和国,就这一家人当天皇,代代相传,传到现在的德仁天皇,已经传了126代,叫“万世一系”。日本天皇制成了世界历史上最长的君主制度,也就是说,日本自古到今2685年间,只有“换代”,没有“改朝”。
而在我们中国,一直是把改朝换代,也就是“革命”,看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而且我们中国历朝革命,还具有彻底性,就是在推翻前朝时,否定其文化、否定其业绩,甚至要把皇家子弟斩草除根。那怕到了现在,在一个单位里,副局长惦记局长的位子并为此搞点小动作,谋求自己尽早上位,都是这一种“革命”思维的反应。正因为日本没有革命思想,所以,它能够保证私有财产不被掠夺不被侵犯,不用担心家业遭到没收,能够安心发展,潜心于自己的事业,并从长计议,代代相传。任何国家的宪法,估计都有那么一条:“保护国民的私有财产”。但是,是不是真的在保护?是绝对保护还是相对保护?各国都有自己的解读和套路,但是在日本,那是绝对的。上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在千叶县成田市要建设一座大型的国际机场,虽然机场的选地是一篇靠海的半丘陵地带,但是因为日本的土地多数为私人所有,因此征地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当地农民大多数生活贫困,有不少人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他们响应政府号召到成田市的三里冢、芝山地区垦荒。好不容易把山地整成了良田,大家都有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政府修建机场强征土地,让他们感到了个人的尊严被侵犯,是国家随意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因此他们结成反对同盟进行抵抗。1971年,反对者写给佐藤荣作首相一封信,这封信的题目是《白骨的怨恨》。信中说:“如果你能够让我信服,如果能让我感到服气,就是不要补偿,我也会高高兴兴的把自己的土地财产拱手相让”。政府努力了10年,终于说服了绝大多数的农民,1978年,成田国际机场建成使用。但是,直到今天,还有一户农民的20多平方米的土地始终不肯放弃,使得成田国际机场的第二条跑道只有2300米长,不能起降波音747等大型客机。
这户农民的顽固坚持,据说理由是两个:第一是为了守护住祖宗传下来的最后一块土地;第二,防止机场变成24小时机场,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我们习惯于把这类人称为“钉子户”。成田国际机场的“钉子户”事件,从国家发展的角度上来讲,他缺乏大局观念,以个人之利妨碍了日本最大机场的建设与发展。但是,这户农民40多年来的坚持,尤其是政府绝对尊重宪法尊重国民的私有财产的行为,也让许许多多拥有家族财产与事业的人们,感悟到一份安心,因为在这样的法制社会里做事蓄财,不用担心私人财产会遭到侵害,自然也很容易培养出一种匠心精神,慢慢做事,精益求精,甚至这一代完不成的事情,可以交给下一代继续完成,从而可以排除一些浮躁,多一份精心,多一份敬业。一个社会的发展,看似没有日行千里的奋进,但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一代一代的技术积累,使得日本这一个国家,在经历了无数次的重创之后,依然能够保持强大的发展后劲,匠心与匠人,是这一个国家不灭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