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文化
是什么造就了日本的高质量文化 ?

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产品被公认为品质一流:一个是德国,另一个是日本,其中日本制造以做工精细、易用可靠、服务完善而著称。日本制造这个地位的获得,与戴明在日本推进的全面质量管理密不可分。但在全球制造都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今天,日本何以能够独领风骚?我认为,除了全面质量管理,其背后有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因,这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我对日本商道和质量文化的理解。 



日本商道和质量文化的起源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新教伦理密不可分。同样的,日本近现代工商业的发展,也离不开300年前江户时代的商人和商业思想家石田梅岩和他的“石门心学”。

        

石田梅岩1685年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户人家,年纪很小就去京都当学徒,学做生意。他自学儒教佛教等哲学,到处求学,并师承汉学大师——禅师小栗了云,渐渐提出了“诸业则修行”,以义取利的“商人之道”,“正直”和“俭约”的商业伦理。“石门心学”阐述的商道和人生哲学对日本商品经济和社会职业伦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日本商业、劳动、产品以及利益的伦理和文化基础。
        

“石门心学”有众多的粉丝和追随者,松下幸之助和稻盛和夫是两个典型代表。稻盛和夫在一次接受中国《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专访时就说:“我的经营哲学与石门心学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石门心学”的商道


“石门心学”的商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 /  承认工商业者的地位和获利的合理性

        

日本曾经也轻商,商人的地位不高而且形象不佳。石田梅岩提出,士农工商都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没有高低贵贱,任何工作都可以承载人生的全部意义。同时,各行业都有权取得应得之利,“工匠得工钱,乃工之禄也;农人耕作收获,亦同士之俸禄。……商人卖货之取利,亦是世间公认之禄也。……买卖得利是为定规,若得定利而尽其职分,则自成天下之用。商人不受利,则其家业难以精勉。”
        

石田梅岩的这个思想在当时是一个突破,促进了日本工商业的发展。手工业者、工匠开始逐渐融入主流社会价值体系,大家认可他们的技艺和劳动,工匠文化和精神开始在日本萌芽和发展。用一生去研究一碗拉面的汤,在自动化时代仍坚持用手工打造永不松动的螺丝,等等,在今日之日本仍屡见不鲜。
 

2 / 以义取利,以客户为中心
        

石田梅岩提出,无论做官,还是从商,道理都是一样的:“士农工商,其道一也”。他认为,商也要有道,要以义取利。“……为武士者,侍其君而不肯用命,难称其为士;商人若亦知此,吾道明矣。若对养吾身之买主以诚相待不怠慢,十之八九得合买主之心。合买主之心,再精勤于其业,何必担心渡世艰难?且首要恪守俭约……”

石田梅岩说的是,商人应恪尽职守真诚满足客户需求,对产品和服务精益求精,保证客户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有价值的。


这个商道其实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石门心学”强调工商业者一定要勤勉和俭约,“深淘滩”,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让客户和自己享受最大的繁荣。在这种“设身处地,以义取利”的价值观驱动下,日本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越来越精良。


3 /  勤勉敬业是美德,劳动是修行


石田梅岩强调勤劳是一种美德,更是修身养性的过程,即便没有经济利益,人们也应该勤勤恳恳地工作从而悟道。随着“石门心学”的推广,这个价值观渐渐被日本老百姓接受,激发人们不计报酬地勤奋工作。原本8小时可以完成的东西,人们愿意花10个小时甚至12个小时去做,花更多的时间琢磨设计,琢磨做工,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检查。花更多心思和精力做出的东西,品质自然超群。

        

任总曾说过,艰苦奋斗就是尽心工作。在日本,很多人也认为尽心工作和尽力工作是不一样的。记得一次和一位做日本荞麦面的师傅交流。师傅说,揉面不能只靠技术和力量,一定要用“心”去揉,这样揉出来的面才会更好吃。还记得,在今年的应届生欢迎会上,一位本地主管对新同事说:“在工作中,即便是看起来理所当然的小事,也要像傻瓜一样不厌其烦地做好。”做好一件事、十件小事容易,能坚持把每一件简单的小事都做好,就是伟大。


在我看来,日本的那种勤奋、尽心、做好点点滴滴的文化,与华为的艰苦奋斗是相通的。 



日本质量文化的核心


“石门心学”极大地解放了思想,形成了重工商、重品质、通过高品质取利、认可高品质高价值的商业文化和氛围,也构成日本高质量文化的基础。

 

1 / 为优秀品质买单
        

有付出必有回报,在日本,额外付出带来的价值会获得肯定。客户提出额外的要求,会支付额外成本,工商业者额外的付出取得了成效,客户也会给予认可。品质高出10%,付出的也许是200%的努力,为这10%多付一倍的价钱也理所应当。
        

去年的TURNKEY项目,由于站点获取进展缓慢,华为找了一些人力帮助推动分包商获取站点并取得了进展,事后客户对于此投入给予了认可并承担了这部分的投入成本。
 

2 / 品质就是生命
        

在日本,品质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努力保障高品质成为各企业的共识。一旦出现品质问题,真诚地认错和道歉是必须的,有人站出来承担所有责任然后引咎辞职也比比皆是。
        

有一个例子是2001年的三菱汽车质量事件。当时三菱隐瞒问题,没有及时召回缺陷车,由此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有2人重伤。尽管当时的三菱汽车代表取缔役社长引咎辞职,三菱本社副社长和三菱汽车分别受到20万和40万罚金的处罚,但还是失去了日本民众的信任,销售量锐减(仅日本市场),面临重大经营困难。后三菱集团开始主导再建,其业绩逐步好转,但在日本的销售一直无法追赶丰田、本田和日产。品质就是生命,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践行。
 

3 / 质量是一种态度,永无止境
        

在日本对质量的追求永无止境。质量不是达到某个指标值,而是满足甚至超越客户的期望。很多厂商会不断琢磨客户需求不断改进。日本有很多产品是远远高于原定质量要求的,价格自然也会相对较高。例如在便利店卖的一次性雨伞,要500-1000日元一把,但绝不是使用一次就完了,往往用一年都没问题。
        

当然,厂家真正用心为客户着想、不断追求高品质的态度和行为获得客户的认可和信任后,偶尔有一些不影响大方向的瑕疵,客户也会原谅。在去年Smartcare项目交付中,随着网络扩容以及用户数激增,项目组虽然日以继夜,还是发现有些性能指标很难达到原先双方约定的目标。项目组和客户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倾听客户的想法,根据网络变化新情况,站在客户的角度去理解网络性能痛点,及时调整了交付策略,改进了原有的方案。客户看到了我们诚恳的态度、付出的努力和网络整体性能提升的优异结果,虽然个别指标没有达到初定目标,但认为已经实现他们对于网络性能提升的期望,给予提前验收。
         

“石门心学”奠定了日本高质量文化的核心理念。而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强调向西方学习,尤其是向德国学习,让日本的质量文化中多了一份严谨和认真;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又使日本的质量文化有了科学管理的方法。因此我认为,是日本传统的文化加上现代西方管理理念成就了今天的日本制造。        
        

华为是一个在中国创建的全球化公司,很多管理实践是东方智慧和西方管理理念的结合,这有助于华为成为真正的行业领导者,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华为还是面临很多挑战。以日本市场为例,我们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也还做得不错,但离日本客户期望的“以客户为中心”还有差距。在日本,设身处地、精益求精、用心服务已经融入日本人的血液。在华为,这些已经融入每个华为人的血液了吗?还任重而道远,需大力建设华为的质量文化,形成自己的道。

上一个: 2020日本好设计BEST100
下一个: 中日竞逐全球最大贸易区主导权或成新看点
广州华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西环路1165~1185号置业大厦5楼
联系人:Ms Ma 手机:18665670715 电话:020-84788115 邮箱:cycyccy@vip.sina.com 备案号:粤ICP备16036371号-2 浏览量:1573836
粤ICP备16036371号-2
免责声明
制造基地-工场电子商务-亚马逊日本采购交流论坛智能保姆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