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工智能技术
引领养老业革命 日本“机器人护工”提升老人生活质量

引领养老业革命 日本“机器人护工”提升老人生活质量

 

美媒称,日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长正在改变老年看护产业的面貌,诸多机器人看护技术已经超出仅仅分担护工严重短缺压力的范畴。日本各地的老年看护机构正在试用可以提供各种社会关怀和身体保健服务的机器人,这一得到政府支持的行动已经获得入住老人的积极评价。

据美国外交学者网站6月1日报道,日本迅速老龄化的人口正被政府视为一个商机巨大的医疗技术市场。政府预测不乐观地显示,到2025年,日本的首批婴儿潮人口将年至75岁,届时将有700万人口患有某种形式的痴呆症。如果不增加38万名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护工,日本将无法避免一场“痴呆症危机”。

报道称,政府认为看护机器人正好可以在这一领域一展身手。

报道称,位于东京市中心的新富养老院日前登上诸多国际媒体的头条。该养老院拥有20台看护机器人,它们有的可以模仿可爱的、毛茸茸的小动物,有的可以模仿小孩,此外还有人形机器人以及大型起重和步行机器人。

报道指出,这一由政府资助的项目于2013年启动,时隔五年后,入住的老人已经对他们的机器人伴侣产生了好感。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机器人的看护下,老人的自主能力、社交能力、情绪以及沟通能力都有了提升,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提供私人老年看护服务的欧力士养老公司进行的一项全国性民调发现,在年龄超过40岁的受访者中,80%的人对看护机器人表示欢迎或是持开放态度。受访者普遍表现出对成为家人负担的担忧,他们表示在机器人面前感到更放松。

这些看护机器人中外形最不寻常的是一款名为“Telenoid”的人形机器人。第一眼看上去,它就像是一个来自恐怖片的面无表情的、未完成的秃头机器人。但是,它可以模仿人类的姿势,还可以播放远程用户的声音,它的设计初衷就是成为一款无性别、无年龄、并且便于人类抱在腿上的机器人。尽管第一印象不佳,但Telenoid机器人的专长是与独居或是在养老院居住的痴呆症患者进行友好交流。它的设计目的就是增进与家庭和工作人员的交流,并激发使用者的对话能力。

报道称,这款机器人可以通过外部的一台平板电脑进行远程操作,它的嘴部和头部可以模仿对话动作。从心理学角度讲,它严肃的外表促使用户把它想象成他们正在与之交谈的人,或是他们希望与之交谈的人。新富养老院的一位入住者解释说,与机器人交谈可以缓解过度考虑对方想法的焦虑,从而使谈话者更容易自由地表达看法和分享情感。

康复机器人还包括宠物狗机器人Aibo和小海豹机器人Paro,它们可以产生与动物疗法相似的效果。Robohon和CommU机器人则具有快速对话识别功能,它们可以进行简单对话和作出“婴儿咿呀学语”式的回应。

报道指出,尽管日本在出台大刀阔斧的公共政策时往往行动缓慢,但它在为看护机器人革新提供启动补助时却进展神速。不过,一个很大的障碍仍然是Telenoid等人形机器人的价格,它们的单价在3800美元至8000美元不等。

日本的老龄化比中国早了30年,老龄人口在总人口的占比也远超中国,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国际先进水平的养老体系和制度。
    目前全球针对老人的养老辅具约有4万种之多,其中日本就占了一半,而且是以研发和量产同时进行,但目前老年人口最多的中国只有两千种辅具。这就不奇怪为什么一辆进口爬楼轮椅动辄四五万元,一把为帕金森患者设计的防抖动餐勺要价2000多元!

“日本养老服务十分细致与人性化,比如为了解放护理员的压力,养老服务机器人可以直接为老人喂饭?”一些人工智能服务产品在研发阶段就考虑到其直接服务老人的功能,当时想到了今后将服务护理的压力解放出来,然而在现实中的操作效果很不理想,老人面对机器人内心是拒绝的。
   在日本的养老机构,常常看到多功能护理床、帮失能老人抓取物件的机械臂及各类考虑周全的可介护的智能辅具类别。这些都是经过实践被老人认可并接受的。“常常是一些智能机器人被束放在角落,只被有特殊需要的老人及家属点单使用。”

上一个: 深度解读: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
下一个: 日科学家打造生物混合机器人 未来机器人或真假难辨
广州华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西环路1165~1185号置业大厦5楼
联系人:Ms Ma 手机:18665670715 电话:020-84788115 邮箱:cycyccy@vip.sina.com 备案号:粤ICP备16036371号-2 浏览量:1574098
粤ICP备16036371号-2
免责声明
制造基地-工场电子商务-亚马逊日本采购交流论坛智能保姆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