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羊工业技术(东莞)
智能保姆机器人
编号:6001
产品名称:智能保姆机器人
单位:广州华羊电子科技有限

机器人保姆

机器人保姆Robot,可以帮助收拾家居,做饭 洗衣,服侍老人
在机器人成为一个有用的帮手之前,它必须熟悉你家里的布局。首先,借助无线通信装置,将机器人与家中的电脑连接起来。然后,通过不时碰撞家中或者办公室内行驶途中的一些物品,画出行驶路线图。至此,一旦它熟悉了“地形”,你就可以随意使用它了。
若将个人电脑、机器人及导航软件联合使用,你就可以在电脑上看到家中或是办公室内部格局的俯视图。要想使用计算机命令移动机器人,只需点击或者拖动屏幕上机器人的图标,机器人便会执行你的命令。这种机器人还可协助吸尘器完成清扫工作。你只需用电脑画出吸尘路线,并将机器人附加在一个自带电源的吸尘器上。

  根据乔治亚理工大学的一项研究,许多65~93岁的老年人愿意选择机器人当保姆。虽然他们在个人护理方面需要真正的专业人士负责,但清扫厨房、洗衣服,以及倒垃圾这些活儿,就让机器人干。

  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日本,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年龄超过65岁,家用机器人已经成为各大科技公司努力研发的方向。

  2015年3月,日本RIKEN和Sumitomo Riko有限公司的科学家研究出一款护理专用机器人Robear。它可以把病人从床上抱到轮椅上,或者协助病人站起来进行其他活动。这款机器人重140公斤,比2011年研发的第一代机器人轻了110公斤,而且操作动作更温柔更安全。

  丰田公司在家用机器人研发方面正加快速度。早在2012年,该公司就公布了HSR(Human Support Robot)项目——一个装有传感器和摄像头的单臂伙伴机器人。这个轮式机器人能帮助人们起床和打开窗帘,能够从地上拾起或从高处拿到物体,非常灵活。

  德国设计的Care-O-bot机器人,不仅可以简单地扛东西,也能和人交流,比如提醒老年人吃药。它也能处理一些突发情况,比如直接呼叫急救中心,利用机器人本身配备的电话和屏幕进行实时交流等。


  “机器人保姆”还在幼儿期

  2016年4月,工信部等三部委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大多数消费者对家用机器人的期待是“多才多艺”,即像家庭保姆一样,可以照顾老人儿童,打扫卫生,洗衣晒被,炒菜做饭。但实际上,“别说多功能机器人了,现在单个功能的消费级机器人仍处于初级阶段,说它处于儿童期甚至幼儿期也不为过。”

  比如,所谓扫地机器人,在他看来,“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具有自主能力的‘家电产品’。”

  现在国内有不少机器人公司在做一些细分功能,比如做饭、扫地、洗衣、教育小孩、照顾老人、陪伴病人等,但“这些人工智能只适合在‘特定场景、特定功能’的情况下,现在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做到‘全场景’。”

  国内某互联网公司人工智能研发部门的一位工程师告诉本刊记者,“即使市场上有些机器人在智能上已经取得了突破,但还是属于‘弱人工智能’,要做到全场景、‘强人工智能’,现在人类的技术手段还不可能达到,或者说,还处于理论阶段和科幻电影阶段。”

  人工智能目前大概可以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三个等级。

  弱人工智能是指仅在单个领域比较强大的人工智能程序。比如,战胜李世石的谷歌AlphaGo,便是弱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这个等级中,还包括“机器人写稿”、苹果Siri,以及现在市场上一些优秀的服务机器人。

  强人工智能则是能够达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程序。这个级别的机器人可以像人类一样应对不同层面的问题,如大多数人期待的“保姆”,具有自我学习、思考、逻辑、理解复杂理念等多种能力。

  对于超人工智能,上述人工智能研发部门工程师笑着告诉本刊记者,“具体功能,请参照科幻电影《终结者》。”

  曹维国认为,现在引起人们“沸腾”的服务型机器人,还停留在程序员授予它“学会”人类在某一领域专业技能的层面,比如扫地、下棋、写作等,只是按程序行事而已。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类机器人是一个冰冷的机器,谈不上真正的“智能”,更不会像真正的保姆那样,能自如地随机应变。


  技术和模式瓶颈

  从家用机器人产业来看,国内机器人产业目前主要集中在下游的系统集成。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联合印发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也显示,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机器人产业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零部件中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依赖进口。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即使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公司,它的减速器、电机、轴承等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也都是采用国外的。比如说轴承,我们也有企业生产,但是工艺和材质无法与国外相比。”原北京理工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现改为“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教授陆际联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除技术瓶颈外,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公司还面临‘模式’的瓶颈,即过早的商业化让崭露头角的公司从技术公司沦为营销公司。”7月16日,搜狗CEO王小川这样表示。

王小川认为,“很危险的一种可能性就是,有技术,带着这种技术就去找市场的方向。或者是花了很多力气组建销售团队,尝试和各个领域结合,但却忘记了技术是不断地迭代更新,如果不能跟高效、前沿的技术保持同步,可能我们偶尔找到一点市场,但是我们的技术已经落后。”

  而走在研发前沿的外国机器人,已经开始穿上鞋了。

  近日,为了让机器人也能像人类一样行走,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为其研发的机器人专门设计了类似人类的脚部结构,还为其穿上了鞋子。据悉,这样可以让其顺利跨过那些较小的障碍物,尤其是在地势不太平坦的地方,研发者为它穿上的,是一双运动鞋。


引领养老业革命 日本“机器人护工”提升老人生活质量

日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长正在改变老年看护产业的面貌,诸多机器人看护技术已经超出仅仅分担护工严重短缺压力的范畴。日本各地的老年看护机构正在试用可以提供各种社会关怀和身体保健服务的机器人,这一得到政府支持的行动已经获得入住老人的积极评价。日本迅速老龄化的人口正被政府视为一个商机巨大的医疗技术市场。政府预测不乐观地显示,到2025年,日本的首批婴儿潮人口将年至75岁,届时将有700万人口患有某种形式的痴呆症。如果不增加38万名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护工,日本将无法避免一场“痴呆症危机”。

报道称,政府认为看护机器人正好可以在这一领域一展身手。报道指出,这一由政府资助的项目于2013年启动,时隔五年后,入住的老人已经对他们的机器人伴侣产生了好感。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机器人的看护下,老人的自主能力、社交能力、情绪以及沟通能力都有了提升,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提供私人老年看护服务的欧力士养老公司进行的一项全国性民调发现,在年龄超过40岁的受访者中,80%的人对看护机器人表示欢迎或是持开放态度。受访者普遍表现出对成为家人负担的担忧,他们表示在机器人面前感到更放松。

这些看护机器人的专长是与独居或是在养老院居住的痴呆症患者进行友好交流。它的设计目的就是增进与家庭和工作人员的交流,并激发使用者的对话能力。

报道称,这款机器人可以通过外部的一台平板电脑进行远程操作,它的嘴部和头部可以模仿对话动作。从心理学角度讲,它严肃的外表促使用户把它想象成他们正在与之交谈的人,或是他们希望与之交谈的人。新富养老院的一位入住者解释说,与机器人交谈可以缓解过度考虑对方想法的焦虑,从而使谈话者更容易自由地表达看法和分享情感。

日本的老龄化比中国早了30年,老龄人口在总人口的占比也远超中国,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国际先进水平的养老体系和制度。
目前全球针对老人的养老辅具约有4万种之多,其中日本就占了一半,而且是以研发和量产同时进行,但目前老年人口最多的中国只有两千种辅具。这就不奇怪为什么一辆进口爬楼轮椅动辄四五万元,一把为帕金森患者设计的防抖动餐勺要价2000多元!

“日本养老服务十分细致与人性化,比如为了解放护理员的压力,养老服务机器人可以直接为老人喂饭?”一些人工智能服务产品在研发阶段就考虑到其直接服务老人的功能,当时想到了今后将服务护理的压力解放出来,然而在现实中的操作效果很不理想,老人面对机器人内心是拒绝的。
在日本的养老机构,常常看到多功能护理床、帮失能老人抓取物件的机械臂及各类考虑周全的可介护的智能辅具类别。这些都是经过实践被老人认可并接受的。“常常是一些智能机器人被束放在角落,只被有特殊需要的老人及家属点单使用。”


广州华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西环路1165~1185号置业大厦5楼
联系人:Ms Ma 手机:18665670715 电话:020-84788115 邮箱:cycyccy@vip.sina.com 备案号:粤ICP备16036371号-2 浏览量:1573837
粤ICP备16036371号-2
免责声明
制造基地-工场电子商务-亚马逊日本采购交流论坛智能保姆人研究所